台军方欲全球范围内招收华人雇佣兵以补充兵源
图为马英九与台军方负责人视察潜艇部队
台湾近年来积极推动军事转型,深度与广度都超过以往。在台湾军事变革中,募兵制(志愿兵役制)改革最受瞩目,然而,由于参军人数与招募人数落差过大,近来有“立委”破天荒地建议马英九当局吸纳滞留东南亚的国民党残军后裔,通过修改“户籍法”、以“归化入籍”的方式吸引这些华裔子弟从军,缓解台军难以吸引岛内青年“投笔从戎”的窘境。如果成真,这将意味着继晚清短暂出现的“洋枪队”、“阿思本舰队”后,中国领土上重现雇佣军队的身影。
变相“外籍军团”
推动募兵制是马英九当初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的重要安全主张,上台后更是全力推动。然而,当初为马“政府”设计安全政策的学者高估了当局的政策执行力,更严重地低估了推动政策所遇到的阻力,导致募兵制成效不彰,计划完成期限已被迫推迟到2017年。
事实上,台湾军政界最担心的不仅是募兵制一再跳票,更忧心这项政策立意虽好(希望打造高素质军队),却在现实环境下难以走通。悲观者认为,若募兵制改革最终失败,势必大幅弱化台湾军力,而马英九所追求的“历史定位”将在安全领域留下难堪的污点。
推动募兵制成效不佳,台湾“国防部”自然有责任,但要说由它承担全责也有失公允。参考外军的先例可知,推动募兵制涉及复杂的跨领域问题,需要跨部门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完成。正因为难度太大,才有人在不得已之下,提出用招募残军后代顶替军队缺额的设想。
从部分“立委”提出的草案来看,这项提议虽然打着“孤军后裔回归”的大旗,本质上仍是变相的外籍军团或雇佣兵招募体系。事实上,台军内部早就有出身特战系统的军官提出建立专业外籍军团的建议,主要着眼点是可以不受征兵、募兵制并行限制,通过强化作战训练,培养出无论平战都能直接用上场,降低“死亡边际”效应的可用精兵。
被批并非治本之道
据报道,那些散居在泰国、缅甸、柬埔寨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华裔残军后代往往有“国民党情结”,且同文同种,按照一些“立委”的看法,他们既是军人子弟之后,又吃苦耐劳,为缓解募兵问题大开方便之门,实为两全其美。
不过,摆在台湾当局眼前的首要问题是:就算有大量残军后裔子弟响应,台军各级干部是否做好了筹建外籍部队的准备?至于台军各级单位能否落实作战训练任务,军方高层又是否真有动用这部分人作战的意志,更是耐人寻味。如果海外青年志愿入伍后发现整日忙于杂务,而台湾本土军官阶层对其流露出歧视情绪,未能展现领导风范,那么,这样的“速成”外籍军团除了满足纸上满编,应付战备计划考核外,实际作用未免令人生疑。
撇开是否引进雇佣兵,早有观察人士指出,台湾军方现在面对的情况,类似越战之后转型为全募兵制的美军,形象、士气与干部素质方面都有很多难题待解。但与锐意改革的美军不同,台军明知亚太风云变幻,却不能或不愿以此为动力,以专业军事素养和“料敌从严”的战略规划进行彻底改革;相反,台湾军方高层乃至“立法院”不求治本之道,只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反而错失了改革良机,到头来也无法向岛内公众交差。
岛内军事专家宁博指出,如果能通过专业评估精算而确定必须数量的作战兵员,台湾军方高官在面对“文人政府”的要求时就应坦诚相告,据理力争,不能因为虚无缥缈的政治诉求而虚与委蛇。因为如果连专业军官都意兴阑珊,龟缩不前,要求基层士兵牺牲奉献恐怕难如登天,至于引进雇佣兵的提议,更是“懒人思维”。
本文由深圳中州特卫保镖公司整理至互联网,如转载请注明出处: